跳转至

《饮食男女》观后感

把《饮食男女》看完了。

应该说这是最近第一部看完让我感受到很多,但又不知道自己感受出了什么,要借看其他论坛的点评才能悟出“这就是我心中所想”的东西。更有趣的是,与以往不同,片中所有关键的细节、关键的疑问我都记在脑子中而不是看影评才想起来好像有这个细节,或许是其实我已经潜意识里有了答案,但是我的头脑中数种感悟喷涌而出让我一个都说不出来,所以仿佛我没有答案一般。整片电影里四条线脉络清晰,不愧出自大导演的手笔。我不禁想起跳梁小丑毕志飞对自己的自夸“我拍了11条线”,但人家是排的井井有条,毕导拍的是个勾八。

应该说我第一眼就看出了二女儿是这个家的灵魂,其实光从电影的时长就能展现出,二女儿的戏份空前的多,对她的刻画也最细致。表面上有些叛逆、解放,但实质上确实一个真正的新时代女性的形象,也和我自己的性格比较相似吧。当然,也可能是和我理想中的性格相似(“我”的,不是‘我理想的伴侣的“)。第一场家宴中最先宣布要离开的那个人,却成为了最后守护这个家的人,这不是讽刺,甚至不是生活的戏剧性,而就是性格地地道道的使然,就像落叶归根的自然现象一样。二女儿聪慧、机敏(这两个词都算我对人的最高评价的词了),她最先看出这个家的问题,是她和母亲一模一样,是她唯一继承了父亲的手艺,自始至终,”家“这个词的象征就是二女儿。其实当时我看到母亲怎么和二女儿长得一样还有些困惑,但看到最后不禁释然,这个镜头,就是导演想展现给我们的。

而镜头里,父亲和二女儿的同框也是最多的,包括结尾的定格,父亲味觉的回归或许是人生滋味的回归,既然一家人住在一起不合适,倒不如各有各的生活,表面上追求个人独立的二女儿确实顾家的那个。应该说我对这个角色有很大的共鸣吧,包括对那个”前男友“之后的呕,最后烧菜独立生活的自己。我感觉或许这真就是我日后的生活也不一定(笑)。最近看做菜的视频都变多了,唯一想权衡的就是自己做似乎还不如买来的划算。但是如果把做饭当做画画那种只是一种激情的释放的话,到时不必考量成本收益这类。毕竟做出好吃的食物是为了讨好自己,我并不注意打扮和衣服,或许能吸引我的,甚至是我爱好寄托的只剩食物?不过也不好说了,我这个人向来动手能力极差,我未来的家可能打扮的极为精简吧,有些花花草草,但是就我自己懒得程度估计就算喜欢猫也不一定能养一只。

再说回来,我对‘家“这个概念也是没有什么留恋的,对我来说,与父母的观念冲突自小就有,而且愈演愈烈。我也不知道如此传统的家庭(父母都是公务员)会诞生一个思想如此西化的人,可能与我读书、思考有关。但也离不开我初中时的”排毒“,其实现在向来我的初中之所以痛苦也和我思想上的排毒有关,初中排了大半,大学把高中剩余的毒排了干净。我从小要强,拘束还蛮多的,但我实际上是个不喜拘束的人,并逐渐长大认清了自己,所以与父母观念上的冲突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让孩子在成长中不留下心理阴影,有一个好的性格,完善的价值观和完善价值观背后的后盾支撑,真的太难了。所以我不愿意要孩子吧,我不想以我的自私去养一个人。

说回这部电影,其实传统在这部电影里被打的支离破碎,只剩下’传统“本身两个字装点门面。就如同‘饮食男女”中的“饮食”,饭桌上那一桌子菜一样,父亲是“忘年恋”,小女儿是“未婚先孕”,大女儿“闪婚”,二女儿“独身自由”。你要说没有一点感伤那也是假的,但是这不是对传统的感伤,而是我身上仅有对传统残存的发酵。“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难”,唉呀,这究竟怎样,谁也不知道。我的主义越来越’虚无“了,”奋斗“就是为了‘奋斗”,’快乐“就是为了”快乐“,这似乎有些”谜语人“,但也许有人会懂。

说起来,我对我自己的要求是“不卑、不亢”,似乎我现在变得“不卑”了,但反而有点做不到“不亢”,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容易emo,就继续排毒吧,做一个干净,不卑不亢的人。

闲言碎语,似乎没怎么说电影,到时一部好电影让我看的津津有味,甚至忘了时间。这就是好电影的魅力吧,总之我观影速度极慢,虽然当下国内是没什么好电影了,但过往还是像一本大书供我观赏。

闲谈于2021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