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当我看《青春有你2》时,我的原因是这样

我一直对心理学是有兴趣的,所以,我总愿意去看很多心理学书籍去思考很多事情,当然,心理学最需要的东西就是共情力,那如何才能有这种共情的感觉,我觉得这种共情能力最可靠的来源于自己真实的经历。举个例子,我以前并不是很懂看直播的人的心理是什么样的,也不懂追星的人心态是什么样的,所以我如何揣测这些人的心理呢,我用一个或许是我自创的词——“概念性共情”,也就是通过知识,逻辑,综合信息的推理去揣度这些人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然后去思考这会是怎样一群人,这些事情面对的群体又是什么。但是这种概念性共情总是模糊的,似是而非的,只是远远的观望,没有真正的走进去。没有真正的走进去,没有亲身的实践经历,就很难有更深刻,更具体的感觉,你也就不能真正的了解到这些群体他们究竟想要什么,究竟在满足他们什么样的心理,他们的心路历程会是怎样的。

也正源于此,我选择了真正的去看直播,去所谓的“追星”,当然,这是两件事,我体悟的时间点也不同。咱们就拿最近追《青你》为例,我觉得人的思维总归是有理性的和非理性的两种思想在打架,或者说在平衡也可以,这就像驾驶马车的两匹缰绳一样。人会完全理性吗?很难,即使我们不太严格的定义“完全理性”这个概念,我觉得依然很难,我们往往会基于一定的非理性思考在里面,甚至堂而皇之的给其赋予理性的概念来“骗过”大脑,就好比清晨起床前总要多睡一会,自己给自己找的借口就是睡眠不足,多睡一会没坏处。扯远了,回到这次的《青你》节目,起因当然是在网上刷到了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给我笑的不行,怎么会有这么唱rap的人,然后又知道到了有牛姐参加节目,毕竟这是加拿大人的前女友,让我很是好奇,于是就看了那期节目。又在b站上看了许多吐槽,导致形成了看一些节目然后看吐槽的循环,这当然是节目组的目的,毕竟要先有热度,才能有更大的用户盘来看,粉丝本身也会期期看,最终能达到它想要的目的。这也是为什么相对来说婧你这一次要比创可能稍微成功一些,知名度更高一点或许。当然了,这也是天时地利,本身处在了疫情期间,跟创比具有先动优势等。所以我虽然意识到了节目组的“引诱”行为,但我何不如将这次经历就当作一次对看这类节目人的一种心理体验呢?所以我有意让理性关闭,任非理性驰骋。只有亲身经历,才有更深刻的共情。

我们还跳出来,同样的一句话,你深刻体会和推理得到可能话是一样的,但是你说完之后你的内心反应和其形成的画面是绝对有差别的。比如来说,你会说看这类节目的人,花钱花精力为小姐姐打投的人不过是花钱哺育自己的幻想,哺育自己的心理反馈罢了。但如果是通过冷眼旁观推理而来,想必说这话的语气也是冷冰冰的。那么我来解构我的心理是怎样的呢?

首先,这种节目满足了看故事,或者看热闹的心理欲望,这也是为什么这种节目一定一定要 剪出故事线,除了要为观众形成记忆点和打造人设以便恰烂钱以外,要满足观众看故事,看热闹的“平常心”(平常人心理)。

其次,人设不管是真的也好,假的也好,它重要吗?反正爱豆你也不会接触到,也不会在你生活里,他/她只会出现在荧屏上,在荧屏上他/她就要继续维持这样或那样的人设,也就是从结果论来看(仅就能观测到的信息而言),他/她就是这样一个人。爱豆本身也是一个满足幻想,补偿心理的东西。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需不需要这样的东西?我觉得对于人而言是一定要考量心理状态的,殊途同归的是,这也是管理学逐渐意识到的问题(最开始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再到霍桑实验再到随之而来的组织行为学等方向的研究),我们要不要为心理上的满足,幻想上的渴望,情感上的诉求花费成本?或许有人觉得不需要,这种人常常是上一辈的父母们,因为他们经历的是过于匮乏的年代以致于没有精力去考察心理上的诉求,自然也就很容易忽略别人心理上的诉求。但我觉得是需要的,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也都认为是需要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我觉得有些夸大其词,但我觉得心理上处在一种得到满足的、健康的状态是对个人生活有着正向作用的。那么既然如此,我想我更加理解了为什么会有人追idol,进饭圈的心理。当然我们在这里不讨论那些饭圈恶臭的东西,仅对这种现象和行为加以思考。

再其次,为什么很多人戏称妈妈粉,当然,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男妈妈(笑)。因为idol是你一票一票助力,一点一点打投出来的嘛。你对你自己付出的过程心理上是有更深刻的记忆的,所以当你的爱豆成功出道时,会更加反馈给你满足感和成就感,就好比“我为国家出过力”一样。当然,我觉得这用“认知失调理论”也是可以解释的,你要给你自己的行为赋予意义对吧,当你花钱花精力对你生活的实质并没有什么变化时你的认知会发生失衡,潜意识里自然会补偿这种失衡——那就是你在为你的情绪买单,同时,你像一个妈妈粉一样帮助idol实现梦想。

再往下说,我们看电视剧的时候也往往容易将自己带入到电视剧中的人物中去,从而与之同悲同喜,引起极大的共鸣。当我看到很多粉丝会发哭求自己喜欢的小姐姐出道,担心自己pick的小姐姐淘汰时,我觉得,在这种选秀节目中也未必不如此,潜在的代入,极大的共鸣,因为淘汰了pick的小姐姐就像淘汰自己一样,进而就会联想到自己可能存在的“被淘汰”,“被忽略”,“被刷掉”的经历。我觉得人的思想就是意识流的,或是潜在的意识流的,思绪短暂之间可以穿越无数事实,无数经历,飞向很远的地方,或许显意识里你会察觉,但更多时候会在无形中完成这一过程。这也是我对这些粉丝行为心理上的一种解释。

再然后,还有同情心的利用,同情心这种共情力是最容易被利用的,对吧,所以总是要“卖惨人设”,“努力人设”来收割粉丝们因同情心理造成的情感反馈,你想,付出了这么多的小姐姐,经历了这么多坎坷的小姐姐,她不值得出道吗?当你有东西被商家抓住可以“收税”时,商家可不会管那么多,它会使劲收割的,或许可以叫缺乏弹性?哈哈。

一时间就想到这么多,就写这么多吧,毕竟是日志里,更多是给自己看的东西。因为人每时每刻的思想是会变化的,或许幼稚可笑,但是写下来也是对自己思想经历的一种记录,对自己思想成长的一种解剖。算是,思想上的照片吧。这个就写在决赛之前了,决赛后可能会写点直观心情上的东西吧,那个就放在说说好了。

写于2020.5.30,《青你2》决赛前